开云直播在线观看

主营产品:液化气螺杆泵、液化气泵,液氨泵等

2021年国产氢能阀门企业出货排名TOP 8

时间: 2024-01-15 14:07:36 |   作者: 产品中心

  2021年中国加氢站、车载储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三大领域氢能阀门装机规模合计约为2.4亿元,预计到2025年三大领域氢能阀门市场需求规模将近11亿元,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6%,呈现迅速增加的发展态势。

  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量1894辆,同比增长26.5%。截至2022年6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10997辆和10323辆,双双突破1万辆大关。随着各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项目陆续落地,2022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有望创造新高。同时,国家“以奖代补”政策向氢能重卡倾斜,氢能重卡配套储氢瓶数量通常在8~10个,加之氢能重卡储氢系统由35MPa向70MPa发展,将有效带动高压瓶阀的装机需求。GGII预计,2025年中国车载储氢系统氢能阀门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7亿元左右,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2.8%,是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加氢站三大氢能领域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车载供氢系统中,成本占比较高的依次为瓶口阀、减压阀和加氢口,其中瓶口阀数量较多,价值量占比高达车载氢能阀门的60%左右。目前,国内瓶口阀品牌选用OMB和GFI居多,GFI和美塔特龙则在减压阀方面出货占比较高,加氢口方面以WEH应用广泛,但舜华新能源、富瑞阀门等国产品牌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据GGII调研统计,从燃料电池汽车实际装机占比来看,2021年国内车载储氢系统氢能阀门出货TOP5厂商依次为GFI、OMB、富瑞阀门、美塔特龙、舜华新能源。

  从车载储氢系统氢能阀门国产化情况去看,头部车载储氢系统厂商国富氢能和上海舜华均已批量应用国产氢能阀门。从装机价值量来看,进口品牌在瓶口阀、减压阀等高价值产品方面占据主流,以有关产品营收计算,国产品牌总体市场占有率在20%-30%之间。

  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调研,在加氢站领域,氢能阀门几乎全部使用进口品牌。在燃料电池系统领域,国产氢能阀门占比在10%-20%左右,电磁阀基本使用进口品牌,但排氢阀、泄压阀等技术难度相对不高的阀门种类,多家国产阀门厂商已经推出有关产品并有批量出货。综合看来,在各下游应用领域中,氢能阀门国产化率普遍不高。

  从具体的氢能阀门品牌来看,根据GGII调研数据,2021年国产氢能阀门厂商中,出货金额较大的有富瑞特装、舜华新能源、上海瀚氢、上海百图、神通新能源等厂商,均以销售车载储氢系统阀门产品为主。燃料电池系统阀门市场规模比较小,以江苏申氢宸、浙江宏昇和威孚高科为主要代表。与进口品牌相比,国产品牌在产品价格、供货周期、合作开发配合度、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有望逐步实现对进口品牌的国产化替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月9日,易运运正式开启提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辆运营服务,此举是易运运全力打造数智、绿色、低碳的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场景,坚定迈向绿色高水平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本次投入运营的是4.5T氢燃料电池冷藏运输车,货厢长度近4.2米,具备零排放、长续航、控温保鲜、补能时间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经双方充分协商,就镁基固态储氢事宜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内容及方式如下:1、双方在镁基固态储氢核心原材料镁合金的生产制造、加工等环节

  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发布的报告《2023可再次生产的能源:2028年分析和预测Renewables2023Analysisandforecastto2028》中,大幅削减了对未来五年新增风能、太阳能用来生产绿氢的估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可再生氢的产量将低于此前预期。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8年底,新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氢的产能将达到45GW,仅为开发

  近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对青岛市认定机构2023年认定报备的第三批高新技术公司进行备案的公告》,中央研究院所属子公司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青岛研究院”)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编号:GR8。这是青岛研究院2021年成立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外三电厂烟气CO2捕集制甲醇万吨级中试示范项目-烟气CO2捕集设计制造一体化采购项目己由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批准,目前该项目己具备招标条件,现招标方式为公开对外招标。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成果发布会召开,全国首个城镇燃气掺氢综合科技实验平台落地深圳,目前已成功为深圳市求雨岭生活区安全供气近200天。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玉星教授进行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1日,由中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申报的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厂部分)正式获批。根据公示文件,该项目总投资59.4亿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根据批复内容,该项目制氢厂部分最重要的包含新建25个制氢厂房,每个厂房各配置8套电解槽,共计200套1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隆基氢能总裁马军接受了记者正常采访,以马军总三十多年电解槽从业经验回顾碱性电解槽发展的历程,客观分析目前碱性电解槽技术成熟度,发展趋势,发展空间。同时,阐述隆基氢能电解槽产品如何迭代。以制造端视角,阐述绿氢行业未来所需创新和突破,并针对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环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关村道依茨氢气内燃机合资项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签约落地,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未来将推动国际氢能前沿技术在中国落地。据介绍,该项目的实施主体是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依茨”)和中关村至臻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环保”)成立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设计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套加氢站实现通氢加氢,标志着该加氢站实现了全部投产。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是集风电、光伏、火电、制氢、储能、储氢、加氢、厂用电负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综合

  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重点发展趋势,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发展和壮大氢能产业,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搭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为我们国家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2日,兵团首个商用制加氢一体化站和氢能重卡运营项目在石河子投入运行。制加氢一体化站和氢能重卡运营项目由新疆氢联世纪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利用石河子现有电网的绿电份额,通过电解槽进行绿氢制取,绿氢通过氢能重卡进行消纳。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采用奥扬科技2X500Nm3/h电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设计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套加氢站实现通氢加氢,标志着该加氢站实现了全部投产。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是集风电、光伏、火电、制氢、储能、储氢、加氢、厂用电负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综合

  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启动正式拉开燃料电池推广应用的序幕,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加持下,我国各地纷纷推出政策规划,布局发展氢能产业;而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被纳入各地规划文件中。据InteractAnalysis统计,目前我国29省市出台了涉及加氢站发展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8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海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文件指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200辆,部署建设加氢站6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大多数都用在船用绿色甲醇生产制造,满足2-3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使用。支持先行试点突破,研究将氢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氢能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建成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产业规模明显提升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量达到2000辆以上

  2024年1月3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邬品芳到访法孚集团(FivesGroup)位于法国Epinal的低温设备和冷箱制造工厂,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最先进的低温设备和突破性技术,共同支持中国乃至全球液氢市场的商业化发展。法孚集团成立于1812年,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工程公司,在低温技术

  12月28日,内蒙古阿巴嘎旗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套加氢站,成功实现“通氢加氢”,为全盟在加氢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京能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是京能集团充分的发挥资源、资金、建设、技术和管理优势和实力能力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打造的国内首个基于风光发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3日,河南郑州工信局、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郑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二年度中央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支持方向包括整车示范应用奖励、车用氢气奖励,申报条件要求为郑州市内登记注册、纳税的整车及改装车企业,基本的产品已获得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并接入国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半年时间里经历了流标又二次招标,山东济南东服务区南区加氢站项目终于完成了合同订立。据了解,氢能高速及零碳服务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济南东服务区南区加氢站项目,招标人为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招标要求显示,根据“氢进万家”项目课题任务要求,拟在青银高速济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月2日,广东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东莞市全面实施清洁生产若干措施(2023-2025年)》,全力发展清洁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费占比。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相互连通,鼓励大型建筑、工业园区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形成西北区、西南区和东区

  尽管目前氢燃料电池车应用场景主要是物流运输车辆为主,但氢能源车进入私家车市场领域的步伐慢慢的接近。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已经具备70兆帕加氢能力,也为轿车、MPV商务车型加注氢气做好了准备。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旗下3座在营油氢合建站已累计向各类氢燃料电池车供应氢气超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月9日,易运运正式开启提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辆运营服务,此举是易运运全力打造数智、绿色、低碳的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场景,坚定迈向绿色高水平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本次投入运营的是4.5T氢燃料电池冷藏运输车,货厢长度近4.2米,具备零排放、长续航、控温保鲜、补能时间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9日上午,湘钢梅塞尔株洲制氢项目在荷塘区举行了开工仪式。相关市领导出席并见证了项目开工。项目位于荷塘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50亩,总建筑面积4404平方米,拟新建3栋一层主厂房和一栋2层配套用房,新增1套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天然气制氢装置和工业气体充装系统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东风汽车旗下品牌启辰的首款氢燃料电池车型——启辰大V氢境将于1月19日交付,同期在广州花都区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为期36个月。该车示范运营将以园区摆渡车、公务用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官方表示,示范运营车型将向广州花都区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区提供环保、高效和安全的出行服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月11日,中汽协发布了2023年汽车工业产销情况,其中2023年12月燃料电池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8.8%和149.1%,2023年全年燃料电池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5.3%和72.0%,2023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总量均为6000辆。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2万辆和11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5%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9日中午12时许,由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园区企业制造的江西第一艘氢能船舶“西海新源1号”顺利下水。“西海新源1号”由湖心科技自主研发设计,引入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整船新颖简洁,富有美感和速度感。该船总长23.65米,型宽5.5米,型深2.4米,设计吃水线人,可载乘员

  2023年的最后一月依旧没有抵挡住政策的陆续出台,随着氢能项目的不断推进,各地也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地政策逐渐松绑,为氢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开辟新的机遇。其中,在国家层面,12月11日,三部门发布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要求如下:1.燃料电池系

  1月7日,陕西氢能与清华大学、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发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韩敏芳,陕西氢能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等有关人员见签。陕西氢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巍,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朱建忠,徐州华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8日,新一批国家标准公布,其中两项燃料电池新国标将于202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详情如下:GB/T26991-202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能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能测试方法》由TC11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14SC27(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3日,河南郑州工信局、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郑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二年度中央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支持方向包括整车示范应用奖励、车用氢气奖励,申报条件要求为郑州市内登记注册、纳税的整车及改装车企业,基本的产品已获得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并接入国家

  2023年12月,由我国牵头的ISO7637-1:2023《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1部分:词汇和一般规定》和ISO/TR17326:2023《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测试方法》2项国际标准正式对外发布。ISO7637-1:2023是电气/电子部件电磁兼容(EMC)关键基础方法标准,由我国、德国联合法国、日本